首頁
你以為你吃到的真是「鮭魚」嗎?真相竟然是這樣!
 

觀看數:123314 人

鮭魚是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海產。那橙白相間的外形和豐腴柔美的滋味,無論是作為壽司刺身生食還是煎烤過後熟食,都讓人饞涎欲滴。然而,如果在市場上轉一圈,你會發現同樣稱為「鮭魚」,居然冒出了很多外觀、質地和口感各不同的魚類。如果追問下商家,就會發現這些「鮭魚」多了各種「前綴」:什麼挪威鮭魚、帝王鮭魚、

 


你以為你吃到的真是「鮭魚」嗎?真相竟然是這樣! 觀看數:123314 人

 

鮭魚是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海產。

那橙白相間的外形和豐腴柔美的滋味,無論是作為壽司刺身生食還是煎烤過後熟食,都讓人饞涎欲滴。

然而,如果在市場上轉一圈,你會發現同樣稱為「鮭魚」,居然冒出了很多外觀、質地和口感各不同的魚類。

如果追問下商家,就會發現這些「鮭魚」多了各種「前綴」:什麼挪威鮭魚、帝王鮭魚、紅鮭魚、阿拉斯加鮭魚等等,甚至還出現了「淡水鮭魚」這一個怪異的名稱組合。

感覺這些鮭魚肉太紅了?商家會告訴你,這是「紅鮭魚」。

sponsored ads
sponsored ads




不過「紅鮭魚」不是顏色偏紅的鮭魚,而是來自另外一種魚類。

圖片:shutterstock.com

其實:

  • 經典「鮭魚」只是大西洋鮭這一種,挪威鮭魚是它的常用商用名;

  • 市場上帶著其他前綴的鮭魚和大西洋鮭是同科,但並非同屬;

  • 在英文裡,這些「XX鮭魚」都叫做「XX Salmon」,只有一個例外;

  • 例外是「淡水鮭魚」——即使在英文裡,它也與鮭魚沒有任何關聯;

  • 在中文裡,大西洋鮭外的各種「XX鮭魚」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——大麻哈魚(不是錯別字,大馬哈魚也對)。

各種鮭魚之間的複雜關係。

為什麼這些「鮭魚」之間有著這麼微妙的關係?這不止是一個翻譯上的問題,而是一個交織著科學與商業、事實與利益的故事。

大西洋是老牌的Salmon,太平洋是後來的「Salmon」

很久很久以前,北大西洋有一種魚,每年都會洄遊到歐洲沿岸的河流裡產卵。

sponsored ads
sponsored ads




這些魚在洄遊時會奮力躍上瀑布,向上遊遊去,因此人們用拉丁語中的「salmo」一詞(意為「上升」)稱呼這類魚。

後來,這個詞逐漸演變為salmon。

這種魚數量大,味道美,是當時歐洲北部沿海重要的捕撈魚類之一。

在不同的生活史階段,大西洋鮭(S. salar)的體型體色會發生明顯的變化。

圖片:kolafish.ru

時間來到了18世紀,分類大神林奈(Carl Linnaeus)誕生了。

sponsored ads
sponsored ads




林奈何許人也?生物命名法的創立者,就是他推廣了生物的「雙名法」命名體係,基於這套係統,任何一個物種都會被賦予一個獨一無二、不得重複的拉丁語名稱,這就是所謂的學名。

雖然林奈主要以植物命名聞名,但作為一名瑞典人,對這種量大美味的魚兒當然也不會放過。

自然而然的,「Salmo」這個詞就被給予這種魚作為屬名。

現在看看這種魚的完整學名「Salmo salar Linnaeus, 1758」,就是林奈在1758年擬定發表的。

挪威奧勒松水族館裡的大西洋鮭(S. salar)。

sponsored ads
sponsored ads




圖片:Wiki Commons/Hans-Petter Fjeld

就在林奈熱情洋溢地給動植物命名的同時,新大陸上的歐洲殖民者們歷盡千辛萬苦,終於橫跨北美大陸到達了太平洋沿岸。

結果他們驚訝地發現,這裡居然也有好幾種外形類似「salmon」、也會洄遊產卵的魚類。

於是,這些歐洲殖民者們順其自然地把這些魚統統叫做「salmon」。

為了區分它們和遠在大西洋的親戚,人們就把大西洋的S. salar叫做「大西洋salmon」,而把後者稱作「太平洋salmon」。

當然,人們為了區分「太平洋salmon」中不同的物種,就在「salmon」這個統稱前加上形態、產地等特徵,於是就有了Sockeye salmon、Chinook salmon、Coho salmon、Chum salmon等名稱。

sponsored ads
sponsored ads




美國西海岸拍攝到的大麻哈魚(O. keta)。

圖片:theketaarecoming.com

當然,分類學家不會採信這些俗名,而是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命名這些魚類。

他們仔細考察了這些「太平洋salmon」,給們取了一個屬名Oncorhynchus。

這個屬名組合自希臘語的「onkos」和 「rynchos」,意思是「彎曲的鼻子」——因為這些魚類在洄遊時,不僅像大西洋鮭那樣,身體的顏色會發生改變,而且上下頜會還變成鉤子的形狀。

由此,上面提到的Sockeye salmon、Chinook salmon、Coho salmon、Chum salmon等,也有了它們的學名,分別為O. nerka、O. tshawytscha、O. kisutch和O. keta。

同時,由於它們和S. salar的親緣關係不遠,因此它們都被歸為了一個科,稱為「Salmonidae」。

中國的大麻哈魚,來自太平洋;鮭魚一名,卻本指大西洋鮭

不過,這些會彎鼻子的魚,在我國人民眼中並不陌生。

在我國東北毗鄰北太平洋的河流中,也會有這類「太平洋salmon」洄遊。

不過,它們早已有了中文名稱,叫鮭魚,當然,他們還有另一個更被國人熟知的名字——大麻哈魚。

東北人民食用這類魚已經至少有數百年的歷史了。

所以,這類屬名是Oncorhynchus 的「太平洋salmon」,在中文裡就被喚作太平洋鮭(或大麻哈魚),而相對應的「大西洋salmon」,就被叫做大西洋鮭。

而「Salmonidae」這個科名,自然也被稱為鮭科。

太平洋鮭屬(Oncorhynchus)魚類的自然分佈範圍。

圖片:State of Salmon

故事到了這裡,其實還不幹鮭魚什麼事,畢竟「鮭魚」這三個漢字組合這時候還沒誕生。

不過,時間進入20世紀,事情有了變化。

在20世紀初期,大西洋鮭作為十分重要的漁業對象,其捕撈量逐年上升,而人工養殖也開始起步,因此產量很大,成為了歐洲和北美東海岸海水漁業的支柱海產。

於是就有商人將這類大西洋的魚類出口到我國。

從歐洲出口我國只能走海運,於是港台等地就成為了大西洋鮭最先「登陸」的地方。

前面說到,我國的太平洋鮭分佈在東北,南方並不常見,當人們詢問這種魚的名字叫什麼時,得到的是商人們「This is salmon」的回答(由於最早進口大西洋鮭的商人國籍不可考,因此假設是說英語的)。

於是,Salmon這個外來詞就在濃重粵語腔下被音譯為了「鮭魚」。

當時,能夠進口到中國的「Salmon」,都是大西洋鮭,人們也就逐漸接受這種肌肉橙紅色、有著明顯白色脂肪條紋的魚是「鮭魚」,並逐漸流傳開來。

而與此同時,在北方還用「鮭魚」或「大麻哈魚」來稱呼東北河流裡捕撈起的太平洋鮭們。

大部分人已經接受了「鮭魚」就是指代這種魚肉橙白相間的大西洋鮭這一事實。

圖片:shutterstock.com

隨著養殖業的繼續發展,太平洋鮭的養殖和捕撈也逐漸興起,這些太平洋鮭出口量也迅速增加。

但是,如何讓這些太平洋鮭搶佔那些原本大西洋鮭所佔有的市場呢?精明的商人發現,太平洋鮭裡不少物種和大西洋鮭長的很像嘛!於是商家們為了打開知名度和概念炒作,就利用很多太平洋鮭的英文名中帶有「salmon」一詞的特點,將這些太平洋鮭用人們所熟知的「鮭魚」之名相稱,使得市場上的「鮭魚」變得混雜了起來。

而更有甚者,為了牟取暴利,出現了將淡水養殖、成本較低的虹鱒(O. mykiss)稱為「鮭魚」來代替大西洋鮭的現象,而可笑的是,虹鱒的英文名為「steelhead trout」或者「rainbow trout」,連「salmon」都沒有。

這一亂象延續至今,就算去店裡點一盤鮭魚,給你端上來的仍然有可能是一盤虹鱒肉。

虹鱒因體側淡淡的彩虹色而得名。

因為可以淡水養殖,所以成本較低。

圖片:shutterstock.com

迫不得已,為了維護「鮭魚」的「正統性」,人們給它加上了「挪威」二字的前綴,表示這是地道的大西洋鮭,所以就有了我們熟知的「挪威鮭魚」的名號。

同時為了方便區分其那些「李鬼鮭魚」們,人們用其英文名或產地給它們加上前綴,就變成了我們看到的「帝王鮭魚」、「紅鮭魚」、「阿拉斯加鮭魚」等等。

事實上,這種命名方式同樣存在很大缺陷,比如,阿拉斯加本身就是多種太平洋鮭的產地,所以「阿拉斯加鮭魚」雖然很有可能就是大麻哈魚,但依然不能準確地指代具體的物種。

這些頂著「鮭魚」之名的太平洋鮭們儘管味道也相當不錯,有些市場價格甚至還高於大西洋鮭,但它們畢竟不是人們觀念中那種橙白相間、豐腴軟嫩的鮭魚了。

真正的「鮭魚」、加前綴的「鮭魚」與其他鮭科魚類的關係。

為取得最佳視覺效果,請點擊圖片,查看原圖。

圖片:fengfeixue0210/老貓

科學命名的重要性

所以說,出現混淆鮭魚的情況,其癥結在於英文中的「Salmon」和漢語中「鮭魚」最初的所指並不統一。

英文中Salmon可以代表大西洋鮭和多種太平洋鮭,而「鮭魚」則由於文中所述的歷史原因特指大西洋鮭。

在翻譯中,若是要表達英文中「Salmon」的真實含義,一個更好的翻譯方案是譯為「鮭類」或「鮭鱒類」。

由於在英文中Salmon可以代指多種不同的魚,因此在國外生鮮市場上都會清楚的標示出具體的英文名,而如果去購買「salmon」的話,商家很有可能會詢問你具體要哪一種——Sockeye、Coho、King還是其他。

在我國,由於人們已經習慣於「鮭魚指代的是大西洋鮭」這一設定,若端上來的不是我們通常認知中的「鮭魚」,則會引起不小的爭端。

美國德州一個魚市上,出售大鱗大麻哈魚(King Salmon)及紅大麻哈魚(Sockeye Salmon)的攤位。

攤主不僅標明了魚的種類,還標出了大鱗大麻哈魚產自加拿大育空,而紅大麻哈魚產自阿拉斯加。

圖片:kristinschell.com

像這種多種鮭鱒魚類都被稱作「鮭魚」的現象,在分類學上被稱作「一名多物」。

「一名多物」現象的存在,使得人們在交流的過程中會發生物種的混淆,不利於科研貿易等事務的進行。

在林奈建立的生物命名法規中,一個最基礎的原則是要求「一物一名」。

像上面所述的那些「鮭魚」,若用學名進行描述,是絲毫不會造成混淆的。

一名多物的現象,不但在「鮭魚」中存在,另一種大宗貿易漁產「鱈魚」中也同樣存在。

隨著世界貿易越來越廣泛的進行,對貿易物種進行科學、合理、清晰的命名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。

這不僅僅關係到「花正確的錢買到正確的東西」,甚至會關係到對人體的健康風險。

例如,對於淡水養殖的虹鱒來說,其生食所帶來的感染寄生蟲的風險,就高於海水中養殖的大西洋鮭;而若是食用了冒充為鱈魚的異鱗蛇鯖,那麼連放屁都要小心一下。

基於以上理由,有必要對這些物種的名稱進行規範,來消除「一名多物」帶來的混淆。

目前在很多國家,已經推薦或強製標示物種學名,以此便於消費者識別。

不過這種措施在以漢語為母語的我國的可行性不高。

另一個可以更可行的方式是,對商品標註以被動植物誌、科學文獻等廣泛採用的典範的中文名。

不管如何處理,最終的目標是將不同的物種在名稱上明確的加以區分,讓消費者能夠購買到真正想要的產品,消滅貓膩存在的空間。

 

 


 
 
   

 

 


 

 

熱門推薦

 

 




 

 


 

大家都在看



這裡滾動定格
首頁
你以為你吃到的真是「鮭魚」嗎?真相竟然是這樣!
  

 

 

聲明:Love分享 生活網,網站內容均從網路上收集或網友提供,內容的完整性正確性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,本站嚴禁使用者發表侵害版權或智慧財產之內容,

由於本站是受到「即時發表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。

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,請瑱妥右方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,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。

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| 聯絡我們 | ,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。

 | 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規則   | Facebook隱私權條款   | 隱私條款 | 侵權舉報 | 著作權保護 |   聯絡我們 |   廣告合作 | 模具管理